膜组件化学清洗服务
1 膜元件重度污染的原因、特征
虽然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中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富裕量,以保证在紧急时刻不至于因为产水量或脱盐率下降、压差升高使得供水不足而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但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些富裕量的存在才使得有时候隐藏的故障不能够及时的表现出来,这样最终可能就演变为膜元件的重度污染。 1.1 膜元件重度污染的概念 指系统进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微生物及其它颗粒对UF、NF、RO膜产生的表面附着、沉积污染或者水中的化学离子成分在膜表面因浓差极化等因素导致的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后的化学垢类生成等现象。重度污染则指污染后的单段压差大于系统投运初期单段压差值的2倍以上、系统产水量下降30%以上或者单支膜元件重量超过正常数值3公斤以上的情况。 重度污染往往是重度物理污染和重度化学污染的叠加,某些情况下,二者同时伴生。 1.2 膜元件重度污染的原因及特征 由于各地水源水质不同,所采用的与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污染原因及特征有以下几种: 1.2.1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及制造缺陷 (1)对于预处理过滤器来讲,源水为井水的情况下,设备滤速大于8.5米/小时,而地表水设计中设备滤速大于8米/小时,导致出水质量差;(2)源水中含有胶体、悬浮物等杂质,而在设计中没有去除措施;(3)源水中COD 过高而没有去除措施;(4)膜元件设计通量超标. 以上所有设计缺陷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压差增加,系统产水量降低。 1.2.2 添加剂及其它耗材选用不当 (1)预处理系统中的絮凝剂及助凝剂的选择不当会造成膜元件的严重污染,而杀菌剂的选择不当则使得反渗透系统脱盐率的严重损伤;(2)阻垢剂类型或加药量选用不当,如:反渗透阻垢剂类型与源水不相兼容,譬如源水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或者预处理加药中使用了铁、铝等絮凝剂,尽量选择有机瞵系的阻垢剂,尽量避免采用聚羧酸型;阻垢剂的加药量一般在2—4ppm之间(按进水量计算),最多不能超过6ppm等,阻垢剂类型与加药量的选择不当会导致系统产水量迅速下降,系统压差明显增加;(3)保安过滤器滤芯在选择过程中要确保质量可靠,号称5微米而实际精度达不到的滤芯对膜元件的安全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1.2.3 水处理运行条件的突变导致的系统异常 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源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或者源水类型的转变(如:由地下水更改为自来水导致进水中余氯含量的增加)时的运行状况恶化,形成重度污染。 1.2.4 系统运行操作管理问题 (1)不按操作规程操作;(2)设备状态参数调整不及时;(3)运行参数的调整不当;(4)添加药剂的计量未作优化;(5)系统达到清洗条件时不及时清洗系统;(6) 系统表计不按时调校;(7)缺乏运行管理总结。 1.2.5 水处理系统供水紧张 除了以上情况,在相当多的企业,由于水处理系统供水紧张,使得装置即使出现了运行参数的恶化,系统遭受污染,但因供水紧张而不能进行及时的清洗,结果导致系统污染逐步严重,形成重度污染。
2 重度污染膜的离线清洗要求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需要对重度污染膜元件进行离线清洗:(1)膜元件污染符合“重度污染”标准;(2)系统通过在线清洗不能够达到系统额定标准的;(3)水处理系统由于供水紧张而不能够进行在线清洗或没有在线清洗设备的;(4)污染类型较为复杂,通过在线清洗容易引起交叉污染的;
3 膜元件的离线清洗方式及步骤
3.1 首先用性能优良的备用膜元件替换系统上的待清洗膜元件,以保证系统不停止运行,保证整个生产工艺的持续稳定。 3.2 膜元件性能测试: ① 对每一支膜元件单独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包括:脱盐率、产水量、压差、重量等,并作好测试前记录 ② 脱盐率、产水量和压差测试条件:符合不同类型膜厂商提供的标准。 3.3 系统清洗前了解系统目前运行状况; 3.4 采集运行系统的各参数指标,作好原始记录; 3.5 根据用户原水全分析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及所了解的系统信息判断清洗流程; 3.6 污染物的鉴定。首先根据3.5的分析结果初步判定,再通过特殊的设备、器具作进一步的验证,以确定具体污染物类型。 3.7 根据3.5、3.6的分析结果,确定所需清洗配方。当膜上的污染物确定后,我们可以选择膜制造商提供的系列配方,选择较为合适的一种或两种配方;或者选择特殊配方(当膜被特殊的污染物污染时,采用普通的配方效果欠佳,或者从经济性角度比较时,特殊配方较为经济)。目前,国内外有许多膜元件清洗的专用药剂系列清洗药剂和杀菌剂,根据经验,使用效果良好,且同传统药剂比较,经济性也不错。 3.8 在专用清洗设备上用以上清洗剂结合物理处理清洗手段进行试验性清洗,以选择恰当的清洗配方和清洗程序; 3.9 确定清洗方法,对以上所有膜元件进行处理; 3.10 对清洗后的膜元件进入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并作记录,不符合要求的将重新送入清洗设备进行处理; 3.11 整理清洗数据资料,写出清洗总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