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VERSION | 设为首页
    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介绍 技术服务 工程案例 信息动态 技术论坛 留言板 联系我们    

产品介绍
产品类别
药剂
仪表
过滤产品
管路管件
自控产品
膜分离产品
离子交换产品
杀菌消毒设备
MBR膜生物反应器
除氟(F)设备
除砷(AS)设备
除硝酸根(NO3-)设备

未来二十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有近七百亿美元商机

作者:BCWS 点击次数:7340次
来源:《小康·财智》

  据新浪财经网2009年5月16日讯 97.5%为咸水,2.5%为淡水,地球上不到1%的淡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专家分析,这些不到1%的淡水要养活全球日益膨胀的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工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水荒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探寻超越自然速度净化水的方法,人类在创造更多的淡水上做了很多努力。污水处理,倡导节约,循环利用等等,但是,水荒问题依然严峻。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建立,人类实现了早在大航海时代就有的向大海要水喝的梦想。50多年过去了,这个工厂仍在运营,它转变的海洋淡化水一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个城市,被市民誉为“蓝色奇迹”。
  靠海吃海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中国也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仅为南方的1/4,可以说,整个淡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1958年,中国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1984年,天津成立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加上国际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海水淡化技术已基本成熟,多级闪蒸淡化法、反渗透淡化法、电渗析淡化法等技术的运用,使得海洋淡化水的成本已降至5元/立方米左右,未来还有继续降低的可能。
  目前,世界上海水淡化运用最多的地方是中东地区,那里盛产石油,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对当地人来说,水比油贵。据悉,中东地区的富油国淡水供应80%都是来自海洋淡化水。因为能源供应充足,所以那里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也很迅速。对于海水淡化产业,中东地区近些年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海水利用变得更加频繁和有效。
  在中国,走在海水淡化产业前列的是天津。20世纪80年代,天津大港发电厂就成功引进了大型的海水淡化设备,以满足发电企业对淡水的需求。现在大港电厂每年可以生产淡水约50多万吨,这些水不但可以满足发电需求,而且淡化水还可以开发成饮用水。
  另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的天津北疆电厂项目今年也进入关键时期,该项目总投资约123亿元。目前,该项目的海水淡化15个大罐已安装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产一台发电机组和配套海水淡化装置,一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生产110亿千瓦时电能。
  除了天津,中国的其他沿海城市近些年在海水淡化产业领域也是蠢蠢欲动,并取得良好发展。青岛的百发海水淡化就是一个利用海水淡化的项目,该项目预计2011年建成通水,建成后,每天可生成10万吨淡水供市民饮用。
  靠海吃海,那么海水淡化的成本究竟如何呢?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取水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地下取水工程量小、成本低,被视为最便宜的方法,但是,近些年,许多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地下水的开采明显受到制约。
  远程调水,以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为例,根据测算,大港发电厂如果采用天津的滦河水达到用水标准,平均每立方米水为9元,而直接采用淡化海水,平均每立方米水仅为5~7元。专家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综合成本在5元/立方米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每立方米将达20元。根据美国海水淡化研究机构的资料,他们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
  依照目前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专家指出,综合苦咸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成本将会降至2~4元/立方米左右,如河北省沧州市的苦咸水淡化成本就为2.5元/立方米。试想,如果抛开政府补贴等政策性因素,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海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很有竞争力。
  投资探秘
  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在运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5560万立方米,相当于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亿人的用水问题。
  但是,据联合国2008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超过10亿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稀缺地区,而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攀升至18亿。1亿和10亿、18亿的差距让众多商家把海水淡化产业誉为朝阳产业。专家称,未来20年,国际市场在海水淡化领域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
  已经使用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一些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国政府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国家已着手建立“海水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示范工程项目”,将海水淡化列入高新产业范畴。
  目前中国的海水用量为120亿立方米/年(日本约为2000多亿立方米/年,美国约为1000亿立方米/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利用率低恰恰给了这个市场潜力和活力。
  众多世界知名海水淡化公司已经看准了中国市场,如美国矩阵海水淡化工程公司、以色列TD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均已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时准备对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插上一脚。
  据记者了解,海水淡化产业的投入相较一般产业要大,最小的海水淡化厂投资都超过上千万美元,要想成功运营起来,后期的投入更多,所以,目前中国建立的海水淡化厂多为政府组织,民营企业涉足的基本上都是海水淡化设备和技术。
  海水淡化除了可以生产淡化水之外,剩余的“废”水由于含有高盐分和一些化学物质,因此也被用作晒盐和化学提纯,从这些“废”水里晒盐和提纯化学物质,比以前通过盐碱地获取盐及通过矿物获取化学物质成本更加便宜,而且有利于环保,因此,海水淡化产业无论怎么贵,都不缺买主。
  目前世界上建立的海水淡化厂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电力厂;一类是供水厂。无论是卖电还是卖水,所得都很丰厚。
  海水淡化厂其实是个多产的工厂,但是,若要投资,钱包殷实的人比较适合。因为这个产业关系到民生,所以和政府的合作是必然的。专家建议,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民营企业,想要在海水淡化产业上有所成就,应该尽量避免大笔的支出,相反,和这个产业息息相关的设备及配件反而是个潜在的商机,市场份额巨大。
  天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总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经营海水淡化要使用的中空纤维膜,由于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所以公司以技术产品取胜,研发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产品远销美、俄、澳、日等国,年利润非常可观。他说:“现在中国的海水淡化市场虽然已经经过40年的发展,但是相较国外,还是起步阶段,如果想要涉足该产业,越是早进入,获利越大,如果等到市场完全成熟了,蛋糕也都被分完了,获利自然谈不上了。”
  据悉,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以色列、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相应的设备及配件也发展得很好,为社会创造福利的同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小觑。
  风险提示
  海水淡化产业是发展了很久的“新兴产业”,近些年才开始占领世界市场,成为水域市场的明星。但是对中国而言,海水淡化依然存在很多空白。当大家都看到它美好“钱”景的时候,一些潜在的风险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在中国,海水淡化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拿沿海城市上海来说,它的环保产业已经很先进,但是在海水淡化领域还几乎空白,虽然近些年海水淡化也进入了上海市政府的视线,但是实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建成一个中型的海水淡化厂最少需耗时两年。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想要形成气候,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中国虽然在40年的努力中,有了很多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技术大多还依赖进口,多少会制约国内该产业的发展。例如对于海水淡化之后的“废”水利用,技术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些“废”水,就失去了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要是再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的话,将会破坏海洋的生物环境,那么,产业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技术难关仍然存在。
  近几年,中国政府虽然给予了海水淡化产业很多支持,但是财政支持对整个产业发展来说,还是有点杯水车薪,例如浙江嵊泗县、山东长岛县和大连常海县的海水淡化厂都是地方自掏腰包建成的,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综合利用。
  另外,许多人对南水北调工程存在很高期待,所以导致市场的热情大多还保持在观望状态,只有少数敢于吃螃蟹的人勇于献身。观望虽然不代表市场潜力,但是短期内会抑制市场的发展,影响成交量。
  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认为,中国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中国沿海的缺水现状了解不够,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需求了解更少,缺乏全国性的统筹规划和有效政策。这些,都不利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业内有关专家则指出,未来的海水淡化市场具有相当的爆发力,但是目前的潜伏期,存在的危险也是相当惊人的。
  为了弱化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存在的风险,提高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领域的专家们建议:第一,一定要将开发利用海水纳入国家及政府计划,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第二,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对关键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第三,加强与产业界的结合,实现集团经营;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掌握最新信息,突破发展瓶颈。
  环渤海四省市海水淡化规模规划目标(×1万立方米/d)
   地区  2010年  2020年
   天津  20~25  45~50
   河北  15~18  20~25
   辽宁  6~8   15~20
   山东  20~25  45~50
留言
邮件
论坛
收藏
北京世卓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北京畅源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6798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7013
电话:010-89475032  13716666684 传真:010-89475032
网址:www.changyuanwater.com         E-mail:info@changyuanwater.com
后台登录  邮箱入口